王寿斌:关注“教学诊改”②:“由表及里”,对“教学诊改”进行“诊改”
作者: 时间:2017-05-08 点击数:
全力推进“教学诊改”是当前职教战线的中心工作。国家层面的试点首先确定中职27所、高职27所试点院校,随后各省份也相继遴选出省级试点院校;国家颁布“诊改”相关政策文件,各省份也陆续出台自己的指导方案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。毫无疑问,这些推进工作最终都要由基层学校来落实。那么,就当前各级试点院校的“诊改”推进情况来看,在取得丰厚成绩的同时,已经暴露出哪些普遍性的问题需要纠正?不妨由表及里地对当前正在进行的“教学诊断与改进”工作来一次“诊改”。
其一,“一把手”不够重视,担心“诊改”就是“找问题”,存在着不想“自我否定”的顾虑。
很多专家在宣讲时都反复强调“诊改”是“一把手工程”,“诊改”工作的推进力度与学校“一把手”的态度密切相关。然而,对于很多“一把手”来说,却存在着不想“自我否定”的顾虑,尤其是对于那些辛苦工作了多年,把大好青春都奉献于职教、维系于一校,即将退休的老校长来说,他们普遍担心“诊改”就是“找问题”,而“找问题”便意味着否定其多年呕心沥血的付出,直至影响其“荣退”。基于这种认识和担心,他们中的不少人要么对“诊改”工作不闻不问、要么阳奉阴违,极少数心理障碍较大者还会想方设法阻扰,直接影响“诊改”工作的有效开展。
其实,“诊改”并不意味着自我否定,而旨在通过“诊断”知道哪里存在问题,再通过专家指导、政府引导进行适时的调整纠正,以使学校实现健康发展、良性循环。正如人到中年,许多人都处于“亚健康”状态,诸多疾病都与平时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有关,通过定期体检,可以觉察